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 | 童薇 蔡丹:面对恢复常态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2-06-08浏览次数:40


进入6月,本市高三、高二、初三学生返校复学,其他年级学生陆续结束本学期学习,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将进入新的阶段。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上海市公益广告协调中心),共同推出“守护童心 一起向未来”未成年人心理疏导专题视频和图文指引,帮助未成年人、家长、教师调整情绪状态,增强内心力量,积极创造生活。今天推出第3期:“面对恢复常态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面对恢复常态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核酸采样、抗原自测、足不出户、团购物资、线上课程、云端见面……过去两个多月,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节奏被疫情打乱,家长们尽力平衡工作和家庭,孩子们努力适应居家线上学习。当前,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我们准备好了吗?

案例:

10岁的君君,从看到新增病例减少、各区社会面陆续清零的新闻后,就开始兴奋,天天期待着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后和小伙伴们的见面。要去哪里玩?要做点什么有趣的事?也成为这几天和小伙伴们的聊天主题。大家在聊天群里你一句、我一句,越说越兴奋、越说越激动,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根本无心学习。

与君君相反的是12岁的小辉,因为所在楼栋曾出现过确诊病例,在整个小区封控期间,小辉都格外谨慎,甚至有些焦虑。即便在疫情趋于稳定后,这种焦虑也没有减轻。最近,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小辉和家人开始了新的焦虑:“超市、商场这么多人安全吗?”“公交、地铁等公共场所,人多有问题吗?”“外出无法随时洗手怎么办?”想到这些,小辉就烦躁不安,无法静心学习,更难以想象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常态生活。

上述案例代表了两种比较极端的、典型的、面对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情绪反应,而这样的情绪反应与这一阶段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不无关系。对于成人或年长儿童来说,当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时,认知和情绪也会随之调整、变化。例如,在疫情攻坚阶段,谨慎、警觉的反应有利于在这一特殊时期保护自己免于病毒感染,但随着疫情趋于平稳,环境中的威胁也随之降低,这个时候,较为成熟的儿童或成年人就会随着这一变化,更新对环境的认知,明白自己当下所处的环境不再像以前那样“危险”,焦虑和担忧也会随之下降。但由于儿童青少年大脑功能尚不成熟,抗干扰、调节情绪、灵活转变等能力还在发展过程中,导致他们面对新的环境刺激时(如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容易出现像小辉一样的情绪困扰,或像君君那样难以在学习和即将到来的户外活动之间灵活转换。

专家支招

如果有这样的情绪,也不用担心,这里有四条小建议:

1.平复情绪,改善注意力

无论是小辉还是君君,其实他们的情绪都处于亢奋的状态,注意力也自然受到影响。这时,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正念来改善情绪和注意力问题。例如,当各种情绪来临时,可以慢慢地闭上眼睛,感受自己产生的情绪。想象自己的情绪,是慢慢流动的液体?还是有棱角的固体?或是飘浮在空中的气体?再调动自己的感官,看看它是什么颜色?闻闻它是什么味道?当我们的情绪不断增加时,它会怎么一点一点变大,当减少情绪时,又会怎么一点一点变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身边的事物,比如家里的植物,仔细观察植物的叶子、含苞待放的花蕾和已经绽放的花瓣,它们的纹路、姿态、颜色和褶皱,然后闭上眼睛,用手轻轻触摸,细细体验它们是软还是硬,是光滑还是粗糙。通过持续地感受和对当下的专注将自己从那些游离的情绪和想法中抽离出来,从而改善情绪和注意力问题。

2.关注过程,体验心流

当我们沉浸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忘我”的状态,外界事物、日常烦恼都被屏蔽在外,我们也自然专注其中。因此,当我们因为想到复学而焦躁,想到搭乘地铁而不安时,不妨暂时放下手机、工作和这些想法,与家人一起,完成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投入和积极反馈中,体验心流,重获内心的秩序感。

3.调整认知,合理对待

如果出现了像小辉那样的过度担心和焦虑,则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来调整:首先讲出让自己担心、不愉快的场景,在家人帮助下识别这些场景中隐藏的不太理性的想法,例如和家人讨论这些场景和想法,一起梳理自己和家人的变化,更新对当前环境的看法。此外,家长的安慰和鼓励,既是帮助我们形成对未来生活积极态度和信心的重要来源,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对“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看法。

4.放缓节奏,逐步适应

在适应小区生活和学校学习方面,我们也不要过于着急,适当放缓、调整步伐、慢慢适应。无论是户外活动,还是学业任务,都需要逐步增量、缓慢加强。同时,保持与大自然接触,与同伴沟通交流,每天一定量的体育活动,也能促进我们早日恢复往日生活、学习的节奏和规律。

我们相信,在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之后,孩子的状态也会慢慢调整并逐步恢复。一旦孩子在家长的正确引导、温暖支持、积极鼓励下走过这一特殊阶段,也会增强他们在未来面对并解决各种困难的效能感,实现自我成长。

(原载于2022年6月8日“文明上海”微信公众号,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链接地址:【守护童心】面对恢复常态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xuexi.cn)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